十八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了,帶給我們一個關鍵的詞是改革。為什么要改革,是因為墨守成規無法適應新形勢的需要。對企業來說也是如此,企業要再發展,不適應企業的制度要改變,產品的質量與技術要提升,人員素質要提高,沒有改革就不能推動企業更好的發展。所以,國家要改革,企業也需要改革。改革的主體是員工,在思想觀念、工作習慣、責任承擔、創新驅動等各方面都可以改變。
思想觀念。人們往往在取得成績后沾沾自喜,往往在遵守規則后尋找漏洞,所以,在一種好的機制建立取得成績后,時間越長其作用就越小。我們國家在前幾年講“發展是硬道理”,一切環繞發展。總有一些人喜歡走捷徑,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,不惜以損害群眾利益為代價,來趕超走在前面的人,市場被打亂了,環境被破壞了。我們企業在實施部門承包考核制后,充分發揮了每個部門領導的聰明才智,企業發展了,個人利益也保障了,但是,各種弊病也油然而生,只注重眼前利益,忽視長遠利益,對新產品開發重視不夠,使企業發展速度變慢;注重了管理人員利益,忽視生產骨干利益,員工積極性下降,生產功效無法提高。所以,就需要我們轉變只考核產值、利潤的思想觀念,轉變我承包我作主的思想觀念,調整好管理人員班子,調整好管理結構方式,形成沒有大家就沒有小家的意識,使企業向著健康持續發展。
工作習慣。對每個員工來講,來廠工作的目的是有穩定的工資收入和未來有好的發展前景。有的人一開始工作認真,能遵守紀律,工作積極主動,到后來有了一定資格了就工作松懈。無論工作熱情、還是循規蹈矩,現場管理都走向退步。這種不良習慣的員工如果在重要崗位上,享受企業高薪水,就會影響其他同崗人員,并且對新員工造成不良影響,企業就沒有繼續給予他們原崗工作的義務。改革的方法就是打破鐵飯碗,能上就能下。通過建立完善的業績考評機制,加強日常檢查記錄,以有效手段調整好重要崗位隊伍,使重要崗位的人員隊伍充滿朝氣,更好地發揮才能。責任承擔。我們平時講要有責任心,而誰有責任心、誰沒有責任心很難合情合理區別,工作中沒有責任心的人多了,給企業造成的損失就隨處可見,但在追究責任時,往往當事人會講出各種理由。
改革的方案就是沒有任何借口,以事實為依據進行懲罰,讓責任心變為工作質量的要素,讓更多人負起責任來,并勇于承擔責任。10月份我們出臺了責任事故處罰條例,這個條例看起來比較嚴格,但是不能缺少,自制度出臺以來還沒有人受到過處罰,可能是制度的作用,也可能是事故隱藏了沒有發現,但制度本身是完整的,只要發生了責任事故,就無法逃避處罰。這個制度中對于逾期交貨、安全事故、運費損失、質量損失都有明確的責任規定,其目的是通過這項制度,使部門管理有全局性,有長遠性,全體員工尤其是管理人員要理解這個制度、支持這個制度、遵守這個制度,只有責任心提高了,經濟效益才能體現出來。
創新驅動。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,企業要保持健康發展就必須依靠技術創新。為了創新發展,我們企業出臺了人才培養政策,實施了市場鏈、公積金、外來人才住房補助等相關政策,這幾年來,企業在專利上也取得了很大成績。但是,在技術成效上我們還有很大欠缺,主要體現在:技術員對技術的研究深度不夠、項目開發速度太慢,新產品技術含量偏低、新產品形成產業化時間過長、與生產實際缺少貼近。所以必須通過改革,建立強大技術隊伍,形成PDCA循環,使企業技術創新驅動企業日增月益。
改革的關鍵是:改革培養機制。讓技術人員從畫圖開始,逐步走向編制完善生產工藝,善于查找質量控制問題,分析工序操作問題,解決生產疑難問題。以改善工效、提高質量、提升技術為技術改善目標,提升技術隊伍整體水平。在培養過程中,對不能按期提高的研發人員,要調任一線實習,在階段性提高后再行安排挑戰性技術課題研究。改革考核機制。建立人才作用的評定機制,以研發過程的合理性和規范化與實際成果的價值為評定依據;建立定時完成全控機制,每個環節、每個步驟都有人關注,有人跟蹤,嚴禁項目停止不前的情況發生;建立技術水平評價標準,以創新點為主要認定點,以專利發明為附加條件,讓成果的前瞻性更加科學、有效。改革外援機制。在很多科題上依靠企業單方的技術力量是不夠的,必須重視要建立產、學、研機制聯合機制,依靠高等院校、利用顧客技術、利用供應商技術、利用員工QCC活動力量,讓企業技術人員走出去交流,回過來研究,思路更廣,目標更遠大。
國家需要改革,企業也需要改革,這是歷史的規律,我們全體干部要以身作則,按照公司的改革要求,提建議、提方法,使措施得力、方法有效,為部門工作質量提高,經濟效益提高出謀劃策。對個人來說,要明白:“我是雙飛人,雙飛是我家,我為雙飛獻智慧,雙飛為我謀幸福”,要跟上時代的潮流,把自己修煉成有很高素質的人,讓大家在自己的貢獻下增加幸福指數,不做企業的累贅,爭做企業的貢獻者。以前的貢獻已經過去,以前有的缺點就當成是改革的轉折點,重視今天的成就,展望未來的貢獻,把自己的思想溶入企業文化的大潮,讓自己無怨無悔,無愧于做一個雙飛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