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于《浙商》雜志
企業能否做大做強,能否成為百年老店,其關鍵要看總經理人才的思想、領導能力和意志。我們說總經理心有多高,企業就能做到多大。現在大多數的老板是靠自己打拼而把企業做大的,但是,隨著企業的不斷壯大,靠老板事必躬親地管理企業已經不再適應企業在新形勢下發展了。因此,選拔人才來幫助自己完成大業已成為必然。按國外的管理經驗,公司在達到一定規模后管理應該是產、權分開,董事長和總經理應該是二個人,才能既有經營管理的創新,又有行為的壓縮和監督,而且老板可以有時間考慮公司的發展規劃。往往由于總經理人選的難以選擇,而導致大部分的公司是董事長兼總經理,因此,及時地選拔好總經理人才就變得十分重要。如今有二種方法,可以作為解決人才選拔的辦法。
一、從人才市場引進職業經理
現在職業經理已經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,很多老板感到靠自身的能力來維持不斷壯大的企業越來越吃力,所以很指望能找一個職業經理來幫助管理企業。而且,現在MBA和EMBA研究生畢業的人也越來越多,所以現在要招聘職業經理并不難。確實,職業經理有其獨特的企業管理理念,他們吸取很多成功的企業管理經驗,在現代辦公、工作計劃性、企業形象建設以及市場開拓的創新意識方面都比較強,對企業脫胎換骨十分有利。但是,真正用起來,失敗的案例要比成功的例子多得多,這是為什么呢?我認為有以下幾點是導致失敗的原因:1、職業經理缺乏從頭做起的根基,辦起事來往往會脫離實際,所以會成事不足;2、自認知識比別人足,喜歡推倒重來,往往導致過于別出新材而不可收拾;3、對于企業的人際關系缺乏了解,容易得罪人,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沖突嚴重;4、對原來公司中層干部的提升機會是一個沖擊,很難得到中層干部的支持,這樣,很容易出洋相;5、缺乏工作經驗,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差,對重大問題處理很難做到合適;6、沒有經受過曲折的人生道路,遇到困難容易不能堅持,很容易退卻反戈。7、過予喜功,往往會膽子很大做出冒風險的事來,可能會一下子使企業進入困境;8、缺乏儉樸的生活習慣,過于奢侈辦事。鑒于這些原因,使老板不放心經理的操作,經理也感到處處受約束而不能發揮自己的才能,雙方很難做到終身共事。因此,如果要選拔職業經理,既發揮他們的優勢,又避免他們的缺點,必須設計三到五年的考驗和磨合期,走遍從基層到上層的全過程,才能得心應手,否則,欲速則不達。
二、從企業中層干部中去培養選拔
孔子說:“我十五六志與學,三十而立、四十而不惑、五十而知天命。”所以,總經理人才也應該在四十歲左右的年齡選拔為合適。這樣,作為老板有足夠的時間來觀察和培養跟隨自己的干將。中國有句古話:“路遙知馬力,日久見人心”。只有長期與自己共事的人,靠自己培養出來的人,才會是真正靠得住信得過的人,其總經理的人選也就應該在公司管理層中培養選拔較為合適。就我本人而言,我在雙飛無油軸承已經工作16年了,之所以我能成為公司最高領導,就是由我的工作經歷所決定的。在88年公司剛開辦時,我從擔任財務會計開始,在財務工作任務完成之余,喜歡幫助別人做事,而且對新的東西特別感興趣。當時工廠只有5萬元現金投入,由于資金缺乏,進的設備都是二手貨,3500元就買了三臺壓機和一臺沖床。我就經常幫助搞采購、搬運、聯絡協調等工作。后來廠長認為我的能力和工作熱情,可以適應供銷工作,就調出了財務部,逐步地在企業里我先后擔任:供銷科長、生產副廠長、技術副廠長、經營廠長和總經理職務。我的每升一步都有一種感覺就是非我莫屬。也因為如此,對公司的管理、人際關系、技術狀況、產品前景等各方面了如指掌,員工對我也是信任有佳,做事情可以一呼百應,就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起來了。
那么如何在公司內部去培養和選拔人才呢?我認為培養“三心人才”是較為有效的基礎。三心指的是:對企業忠心、工作有責任心、辦事有信心。我們深深地體會到,具有這樣三顆心的人才十分重要,無論什么崗位都是不能缺少的。
培養對企業忠心的人是最重要的。有這樣一句話:“有德無才是次品、無德無才是廢品、有德有才是正品、無德有才是危險品”,可以說所有成功的人事,都是具備良好的政治條件的。對企業的忠心問題不解決的話,老板的精力就會放在防范上,既不能產生效益,又會造成人心慌慌,人人自衛。很多人叛逆離開公司就是因為不明白做人的道理,明明是有希望成為經理人才的,但卻糊里糊涂失去了機會。我們公司有一位銷售主管辭職后,打電話給我說他很后悔,當時是因為受了別人的唆使,才一時腦熱而辭職的,離開公司后想辦公司沒有資金,想做生意顧客又不信任,好不容易做成的生意錢又不到手,最后因愛于面子只好重新選擇了其它公司搞銷售,不僅自己失去了晉升的機會,而且在人品上烙上了永遠抹不掉的陰影。《大學》中也說道:“大學之道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于至善。至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靜……”。當我無意中在北京的一家餐廳里看到這篇文章時,覺得十分有道理,回公司后,就通過網上聯系,買了一套《四書五經》,給新招的大學生和營銷員、技術員、中層管理人員培訓,認識書中的道理。經過這樣的培訓,對有志向者來說作用很大,他們的工作態度明顯地體現為知大局、識大體,對我公司實行的改革也表現得積極地支持。由于每個人認識問題的悟性都不一樣,有很多人到老年時才悟出這個道理。因此,我們要爭取主動地做事,把有培養基礎的對象,在思想尚在迷茫的時侯,就采取功心技術,化時間去引導他們,讓他們知道建立崇高品德的重要性。我們國家有五千年的優秀文化史,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,這五個字如果深刻掌握了,就等于事業成功了一半,為此,把《四書五經》作為教材,選擇有關聯的內容進行分析講解,讓有志者在學會做事之前,先學會做人。這樣就一定能培養一批真正忠心與企業的人。對整體營造企業文化,建設百年企業也很有幫助。
有培養工作責任心的人也是關鍵。我們也越來越感到沒有責任心的人是不能賦予重任的,而且缺乏責任心,工作惰性是大部分人的習性。我們公司原來的生產車間有個工作習慣,只有等到交期快要來到時,才會全力以赴地投入于緊張的生產狀態,在計劃下達的前期出現模具有問題、生產工藝設計不合理或設備發生故障等等情況時,往往采取不負責任的做法,就是把正在生產的產品停下來,換上其他后交貨的產品加工,或工作時間放松工效較低。這樣就導致了逾期交貨情況的經常發生。所以,這種習慣如果不加以解決,企業的效益就不能提高,這種思想如果不改變,就很難培養出有基層工作經驗的總經理人才。為此,我們把管理方面的書作為教材,如:《經理人常犯的十一種毛病》、《沒有任何借口》、《細心決定成敗》等。通過這些資料的學習、剖析,讓我們的干部、員工了解為什么要有責任心?如何通過學習懂得樹立責任心。達到人人要把工作做細、小事做好了才能做大事;要敢于承認錯誤,懂得把所做的工作進行總結匯報;敢于承擔責任,有勇氣把失誤的責任一肩挑起;能夠有高度責任心去做事,實現事情的解決到我為止。經過培訓,再結合監督檢查和獎罰措施,每個人的工作方法在明顯地改良,現在,不僅能做到問題及時解決,還能發揮主觀能動性,提合理化建議,把問題因果關系進行展開,舉一反三地糾正錯誤,把問題解決到了實處。
培養辦事有信心的人才也是不可缺少的重點。俗話說: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士兵。所以,想自己有朝一日能出人頭第是每個人的意愿,但是,為什么有的人能做到成才,而有的人卻一生庸庸碌碌,其主要原因往往是因為承受不了壓力,缺乏信心而導致的。我們公司有一位大學生,工作安排在技術科,剛來時干勁是比較足的,但時間一長工作就逐漸松散了,一次,因他工藝設計不合理,導致了產品的批量報廢,被生產副廠長狠狠地批評了一頓,并要求他到生產現場跟三天的夜班,他就受不了了,跟我說副廠長在作弄他,他呆不下去了請求辭職。由此使我感到現代人大多是在溫馴的環境中長大的,對于做錯一些事情后遭到一些責罵、嘲笑、為難、冷落就很容易吃不消的,工作起來就會變得萎靡不振,很容易失去信心。卻不知失敗是成功之母,吃得苦中苦,才能成為人上人。就我自己的經歷而言,我比較能受得起壓力,當我遇到困難的時侯,我會這樣想:困難是暫時的,這是上帝在考驗我,我不會比別人差,只要能堅持努力一定會挺過去的。對待別人的批評,我會從好處去想:這是善意的,是為我好,我宰相肚里好撐船,沒有壓力哪來的動力。現在有很多的老板脾氣很大,批評人時不考慮別人的感受,這可能也是改變不了的生理毛病,但正是因為天性有這個毛病,才會比別人更負責,看不貫不負責任的人而變成了優勢。所以,作為新進廠的大學生和有志向成為總經理的人才來說,要能夠理解他們的情緒,作好一個挨罵的思想準備,這樣你的成長會比別人快得多。社會不同于學校,會遇到很多從來沒有遇到過的問題,所以,要培養有信心的人,就要有一個策劃,要預防喪失信心,要知道失去信心的人是永遠站不起來的。提高抗遇壓力能力的最有效方法,就是從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開始。我們比較注重生產一線的鍛煉,一定要讓被培養的人體會到當工人的辛苦。我們公司的大學生都安排到一線去實習,并指導他們去與初中學歷的人比一比,誰在同一個月內能學會的東西多,除了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不足外,還讓他們真正從實踐中掌握了知識,吃苦耐勞的精神也培養起來了,承受壓力的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。
通過培養“三心人才”的工作基礎,使得到你公司來就職的人,既追求到了物質滿足,更可以實現自我價值,成就事業。這樣在三心人才的培養與實踐中,再去細心地觀察每個人能力的表現,就不難挑選到你要的總經理人才了,我們事必躬親的時代也才能順利地轉入各負其責的時代。余士維教授講過這樣一句話:“我用了十年的時間,一直在對我的員工進行教育,所以,我現在就可以出門不用帶手機了”。這句話說值得我們去深思,所以,我較偏向于從公司員工中選拔人才,這樣做很自然,很能穩步發展。